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快讯 >> 
学习进行时|推动广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速递

时间:2023-06-27 09:52:41    来源 : 羊城派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薛仁政图/受访者提供


(资料图片)

鱼池中锦鲤跃动,鲜花绿植簇拥着一栋美观的小楼,与潺潺的河水一同组成了傍水花园——这是东莞市道滘镇小河村大新南路碧道旁小公园的一幕,谁能想到这其实是东莞首座花园式分散式污水处理站。

记者了解到,主题教育开展以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践行“重实践”的目标要求,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这个群众关切的民生重点难点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摆上议事日程,深入调研、摸准问题,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强督导、压实责任,奋力推动全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分散式”治水,处理后的水体可以养鱼!

“此前这里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旁边的内河涌常有污水直排,那味道随风飘散,我们都避之不及。”东莞市道滘镇小河村村民温先生笑道,“这边新建了污水处理站之后就好很多了,污水直排基本没有了,还多了一座花园,平常我们都来这边跑步、锻炼,与之前大不相同。”

“农村水环境治理,是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一环。”道滘镇副镇长叶泽明介绍,该镇农村布局分散、规模较小、村镇人口流动性大、水量不稳定,特别是作为水乡,河流众多,地形特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度较大。

据介绍,此前道滘镇曾采用末端截污方式将污水长距离输送至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但往往面临着污水管网维护难、过河管道检修困难等问题。

“经过考察,我们决定结合镇上的特点,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模式,希望以此破解治水难题。”叶泽明介绍,分散式污水处理可实现片区内污水就近收集、就近处理、就近再生后充分利用,有占地面积小、处理成本低、建设景观好、无“邻避效应”等优点。

置身于小河村大新南路旁边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站,记者感觉不到印象中污水处理厂常有的吵闹与臭味;相反,这里的绿化美化设施和周边的碧道环境融为一体,十分美观。

“如果建设传统污水处理站的话用地面积可能需要扩大十倍。”叶泽明介绍,这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每天可以处理小河村内工业生活污水达5000吨,出水水质达到一级A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较严值,达标处理后的出水可以进行生态补水,用于公园绿地喷灌、道路洒水等。

“花园里的鱼池水用的就是污水处理达标的出水。”他说道。

据悉,道滘镇将“治水”融入“治域”“治城”当中,统筹整治辖区内水生态环境质量,先后启用4座并新建3座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当地水体环境得以改观。

一村一策!增城有座污水处理“花园”

青砖青瓦,绿树环绕,院外的树枝上还结着挂绿的荔枝,将古色古香的“花园”与古村落连为一体。这也是污水处理站?

“广州市增城区瓜岭村是一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拥有广州唯一的水上清代建筑居民群。”增城区供排水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过程中,为实现与古村落建筑保护的有机融合,瓜岭村采取了建设一体化设施方式,对村民生活污水进行集中收集,重现了岭南水乡的生态特色和自然风貌。”

记者了解到,增城农村地域面积广阔、地域地貌差异大,且农户居住分散,采取统一的污水治理方式难以执行。因此,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是增城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最大的特点。

在瓜岭村,记者看到有不少古建筑散落在村子各处,成为百年来环境变化的“见证者”。“污水治理的过程中,我们结合瓜岭村的风貌进行了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站的围墙也和当地建筑风格一致。”负责人介绍道。

据了解,为解决原人工湿地处理设施老化、污水收集率不足等问题,瓜岭村开展设施大中修和管网查漏补缺工作,铺设污水管道1.634km,污水处理站改为“预处理+MBR一体化膜工艺”处理工艺,出水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并实现了污水全收集全治理,达到污水不外漏,消除门前屋后污水沟的治理目标。

广东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3.4%

为了推动广东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省生态环境厅坚持把问题摸精准、把措施定具体、把帮扶工作做到位。

“我们常态化开展技术帮扶,成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家库,搭建政企交流平台,21个地市全覆盖开展培训指导。”省生态环境厅负责人表示,为了把帮扶工作做到位,相关单位强化资金保障,协调推进省财政明确2023年度省级驻镇帮镇扶村资金原则上不少于20%用于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组织省级技术团队常态化开展村庄治理现场评估,调查评估治理成效、运维情况、群众满意度等情况。

据了解,广东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已达53.4%,完成治理的村庄,污水横流、臭味扰民等脏乱差问题获得根本性好转。(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 郑宗敏

标签:

热门推荐

X 关闭

X 关闭